未来的中国或许将不再是“世界工厂”的代名词,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成本较低地区的迅速转移,跨国企业已经瞄准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技术型管理型人才。
本报记者从上海市商务委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外商在上海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393家,研发中心349家。而在沪的跨国公司总部中,管理型公司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投资型公司,占53%,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加强。
根据上海市商务委的数据,今年1-9月,在上海新设立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共有40家,其中管理型公司28家,两倍于同期设立地区总部的投资型公司数量。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陈先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解释称,所谓管理型公司,是指跨国公司为整合管理、研发、资金管理、销售、物流及支持服务等营运职能而设立的公司。
一位跨国公司支持服务中心高管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市场是跨国公司将研发、管理和支持服务集中在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家公司去年将分散在全球的多个支持中心集中整合放在上海,“中国是现在和未来主要的市场,支持中心设在这里将会使管理和服务离市场更近。”
而一个更为吸引这些跨国公司将更多总部职能落户中国的原因在于人才。上述高管告诉记者,管理型公司的注册资金并不高,“人才是最重要的资产和财富”。
“中国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需要从国外引进人才做高端业务的情况了。”上述高管说,“现在只需要从国外派遣少数关键岗位的雇员,其余从中国本土招聘,而这并不是问题。”
事实上,相对于将总部设立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高端雇员的成本也更具吸引力。一家制造业总部的员工向记者透露,在他所在的企业,同等级别的高级研发人员,中方雇员的年薪为40万人民币,而外籍雇员的年薪为100万人民币。
对于以人力作为重要支出的管理型公司而言,这无疑节省了一大笔成本。因此,中国内地成为了许多跨国公司青睐的地区。
以上海为例,ABB、拜耳等公司均将其全球总部或全球总部的部分职能转移到上海,宜家、麦当劳等公司的亚太区总部分别从新加坡、中国香港迁到上海。
“不仅如此,除了更多管理职能以外,未来5-8年尖端的高素质制造业也会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优势逐渐落户中国。”一位亚洲经济观察人士告诉记者。 |